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图学会|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智能文化计算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智能文化计算论坛于2025年09月20日下午在湖北武汉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图学学会非遗文化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与文化机构、产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技术赋能文化、智能引领未来”开展交流研讨。云南大学教授徐丹出席并致辞,同时主持论坛议程。

徐丹教授致辞

论坛聚焦文化计算、人工智能、数字人文与文化传播等前沿方向,系统探讨文化资源智能计算与数据资产建设、文化语义挖掘、生成式AI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沉浸式计算重构文化体验等核心议题;并分享文化计算关键技术的典型案例与实践路径,梳理标准规范与评价体系建设思路,提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与全球传播的协同方案。

首先,厦门大学、闽江学院姚俊峰围绕《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基因库建设》作专题报告,他系统阐述闽台非遗数字化保护的 “数据库 – 数字基因库 – 知识图谱 – 可视化平台” 四层架构及实践成果。报告指出,非遗数据库基于 MySQL 搭建,存储基础数据(含南音、妈祖信俗、永春白鹤拳等项目的历史起源、传承人信息)、过程数据(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三阶段流程、闽台送王船仪式步骤)、技术数据(4K 影像、3D 扫描重建数据)与衍生数据(学术论文、文创作品),数据来源于福建九地市文旅局官方资料及文献整理,覆盖 705 项省级以上非遗。针对非遗数字基因库,报告详解将文化元素拆解为显性基因(如歌仔戏戏服色彩、木偶戏纹样)与隐性基因(如闽南拍胸舞的祈福内涵、南音历史背景),构建基因族 – 基因型体系以追溯文化变迁。同时介绍基于 Neo4j 的非遗知识图谱,可挖掘传承人、技艺、地域间关联(如闽台歌仔戏传承脉络),并对比显示其在复杂关系查询中的效率优势。报告还展示非遗可视化平台,以 “一站式浏览” 呈现南音、提线木偶戏等项目,支持智能关联查询,为闽台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方案。

姚俊峰教授作报告

第二,海南省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建文围绕《有源语境链的故事想象力决策建模》作专题报告,他聚焦 AI 多模态生成动画短视频技术痛点与解决方案。报告指出当前 AI 生成内容存在半成品属性、美学同质化、版权争议及长视频角色失真等问题,对比分析谷歌 Veo3、Meta 交互式工具等国外技术,以及国内快手、抖音等平台应用现状后,提出 “有源语境链” 解决方案 —— 将故事词汇绑定文字标签、词义等信息构建有源数据库,以语境链串联时间、地点等要素形成动态叙事,结合蒙太奇算法实现画面切换,搭配可交互蓝图技术打破 “暗箱” 操作。报告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中外动画为例,剖析东方美学与理性框架下的想象力特征,还以《荷塘月色》为样本,拆解其语境链与 “情绪网络” 构建过程,演示通过 MySQL 建库、jieba 分词及 Blender 渲染实现文本到动画的转化。报告强调该模型可确定叙事边界、实现想象力交互,为长影视作品创作提供理论方法,也为中小学生文学创作可视化提供工具支持,推动 AIGC 技术向专业领域发展。

宋建文副院长作报告

然后,浙江工业大学陈佳舟围绕《数字人文可视分析与内容生成》作专题报告,他聚焦文化遗产数据的技术处理与活化应用。报告指出文化遗产数据兼具不可再生、民族特色等属性,重点展示三大研究方向:一是文化图像处理,提出剪纸层次结构模型(含轮廓、纹样等四层),实现图案自动生成与个性化编辑,还研发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图像方向场估计方法及线画图矢量化技术,获 Chinagraph 2024 最佳论文奖;二是数字人文可视分析,构建中国古代文人社会网络可视系统(LSN-VA),整合人物、事件与作品数据,通过多视图联动呈现动态演化,获 ChinaVis 2025 最佳论文提名,另有王羲之书法可视化(获 ChinaVis 2022 竞赛二等奖)、北京建筑历史数据可视化(获 ChinaVis 2025 竞赛一等奖)等面向普通用户的成果;三是数字人文内容生成,开发 iPoet 系统,经 “古画 – 现代描述 – 古诗” 流程生成题画诗,在诗意与画面相关性上优于九歌、ChatGPT,获 CCF CAD/Graphics 2023 最佳论文提名,还提出 GPU 加速的线画视频插帧算法(获 Pacific Graphics 2023 最佳论文奖)。报告展望未来需突破文化内涵挖掘、可视化范式复用等问题,为数字人文发展提供技术路径。

陈佳舟副教授作报告

最后,四川美术学院王海燕围绕《虚实交融,智创共生:VR 与 AIGC 赋能西兰卡普的活化实践》作专题报告,她聚焦土家族织锦技艺 “西兰卡普” 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承。报告指出,西兰卡普作为国家级非遗,面临乡土文化流失、传承断层等问题,为此提出三大研究方向:一是传统纹样基因解码与提取,拆解植物、动物、几何等七大类纹样,解析其 “横横竖斜” 几何化造型、对称构图及 “五方正色” 配色体系;二是纹样创新生成与美学重构,遵循原真性与可持续性原则,借助 AIGC 技术将传统纹样拓展至手提包、手机壳等现代消费场景,还融合赛博朋克、低多边形风格实现审美升级;三是文化叙事框架下的动态可视化沉浸传播,依托 VR 与 AIGC 构建 “土家族新农村虚拟叙事空间”,涵盖青山绿水地形、织锦博物馆等内容层,以 “游子返乡” 为主线设计乡间重逢、非遗传承等故事层,搭配《回到家乡》等空间音效及数码织机互动体验,实现文化场景化传递。报告强调,技术并非取代传统,而是通过虚实融合让西兰卡普在当代 “活” 得更久、“走” 得更远,为非遗活化提供可借鉴路径。

王海燕副教授作报告

互动环节中,参会师生围绕 VR 与 AIGC 赋能非遗活化、有源语境链故事建模、数字人文可视分析、文化遗产数据技术处理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研讨,针对西兰卡普纹样创新、文人社会网络可视化、题画诗生成精度、线画视频插帧效率等具体技术难点积极建言,碰撞出诸多跨领域合作思路。报告结束后,论坛负责人为四川美术学院王海燕、浙江工业大学陈佳舟、海南省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宋建文、厦门大学姚俊峰四位报告人颁发证书,高度肯定他们在非遗数字化、数字人文、故事建模等领域的深度分享,以及为推动图学技术与人文、非遗领域融合发展提供的宝贵指导。

(a)徐丹教授为姚俊峰教授颁发证书

(b)徐丹教授为宋建文副院长颁发证书

(c)姚俊峰教授为陈佳舟教授颁发证书

(d)姚俊峰教授为王海燕副教授颁发证书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图学会|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智能文化计算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