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住宅产业化不等于PC化

(一)政策背景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住宅产业化指导意见],强制性规定PC予制率不低于15%,为承建政府保障性住房,新建商品房土地招拍挂设置准入门槛。

(二)不应简单地认为PC化就是住宅产业化HOSE、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住宅、公寓等各种类型住宅,全国各地需求占比不同,个性化要求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不同,应分类分层次选择不同的产业化技术路径去应对。强制性推进PC技术并设置准入门槛,会误导企业认为政府鼓励,有利可图一哄而上,实际上经营艰难,前景难料再惨痛收场。

(三)产品标准化设计是住宅产业化前提标准化设计研究到目前为止仅停留在建筑专业层面上,但标准化产品体系与建造技术密切关联。目前还未见到PC技术产业链高度集成的技术体系研发成果。

(四)对照联合国关于“住宅产业化”定义6条标准,PC技术不应是“住宅产业化”技术路径的最佳选择。

1.占地

PC意味着要建众多的予制构件厂,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

2.排放

PC构件生产需要蒸汽养护才有效率,依赖小型燃煤锅炉提供热源又会产生大气污染排放难题。

3.适用范围

与市政、路桥工程不同,住宅领域予制构件将面临标准化产品规格制定与规模化批量生产之间利弊权衡与可持续发展难题。政府出台予制率不低于15%政策是因为住宅全部水平构件占比约为15%,水平构件规格相对简单,技术复杂程度较小。当予制率突破15%,涉及垂直竖向构件时,问题变得突然复杂起来:构件规格、生产工艺、构件养护、成品堆放、车辆运输、高空吊装、节点现浇、压力灌浆、安全保护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复杂多变,交叉制约。因人为、环境、时间等不可控因素导致PC产业化技术路径缺乏生产机械化,生产过程高度集成化,工程高度组织化等住宅产业化关键要素。所以PC技术不应该是我国在高层与超高层住宅领域“住宅产业化”技术路径选择对象。

(五)抗震性能是联合国关于住宅产业化6条标准定义之外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1.建筑物抗震的重要性

确保建筑具备优良的抗震性能是建筑百年寿命,或者叫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前提。

2.专家观点

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全篇阐述的主题就是如何保障“装配式整体式结构”的抗震性能等同于现浇结构。

“装配整体式结构”PC构件采用干法连接不能保证抗震性能。只能采用数量庞大,规程建议的节点现浇,套筒压力灌浆方法才能保证整体抗震性能等同于现浇结构。但这一方式正如规程主编黄小坤教授在[予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论文中指出的“……应用中还存在关键技术不完备,不系统,缺乏支撑规模化应用的集成技术及标准”。

PC现浇连接方式中人为与高空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导致技术手段不可控,确保抗震性能等同于现浇结构的结论难以在专家与百姓之间形成共识。

(六)探索在高层与超高层住宅领域产业化技术路径探索在高层与超高层住宅领域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中造楼机”工业化建造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建造方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住宅产业化。这项技术路径理论依据是保留在施工现场用现浇方式进行建筑物建造,确保建筑整体抗震性能与国家抗震规范顺利对接。这是符合联合国关于住宅产业化定义标准的最好的产业化技术路径方式。

(七)探索“住宅产业化”新路径——现浇钢筋混凝土《空中造楼机》建造技术

1.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关于产业化的定义清晰,全面和准确

(1) 生产的连续性

(2)生产物的标准化

(3)生产过程集成化

(4)工程高度组织化

(5)生产的机械化

(6) 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2.《空中造楼机》建造技术概念:

(1)《空中造楼机》是由13项标准装置,按建筑形状配置而成的大型机械装备,部件标准化程度高,通用互换性强。

(2)《空中造楼机》模拟一座“移动造楼工厂”,在施工现场以机械操作,程序控制方式完成升降与模板自动开合模等指令,实现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业化建造。

(3)《空中造楼机》大型机械装备通过高度方向重复使用,多栋建筑循环使用,有效摊薄财务成本。标准层面积愈大,建筑高度愈高,经济效益愈显著,优势愈凸显。

3.《空中造楼机》建造技术路径特征:

(1)系统整合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工厂化部品,管线集成与标准接口,安全与质量监控,BIM技术,工程验收与成品交付等各行业、各部门、各阶段产业链,通过《空中造楼机》建造技术构建有序、连贯、统一的产业化大工业格局。

(2)系统整合生产机械化,生产过程集成化,工程高度组织化,运用信息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真正实现“工程质量可控”、“建安成本可控”、“建造周期可控”、“减少建筑垃圾排放”的目标。

(3)调动社会投融资,组建大型专业化租赁公司,通过湿租运营模式(设备与管理团队整体租赁)促进房地产业、金融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共同可持续发展。

4.《空中造楼机》建造技术切合中国国情

(1)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众多土地资源稀缺,高层与超高层住宅成为政府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政策工具。60米以上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高层与超高层住宅,是应用《空中造楼机》建造技术的目标物。

(2)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现浇方式可确保建筑具备优良的抗震性能,并于国家现行抗震规范顺利对接。专家与老百姓二个层面容易形成共识。

(3)大量农民工为主的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少量产业技术工人为主的现代机械建造业。利用中国强大的机械装备制造能力与过剩产能,走出国门。参与国外房地产开发与工程总承包。

5.在科技部[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北京市建委住保办标准与信息化处主导下,以卓越置业集团为主组建的研发团队,历经7年标准化设计与工业化建造技术系统研发,各阶段实验试制,北京市公租房足尺示范建造,数十次各行业各专业专家研讨及巨额研发资金投入,现已取得丰硕的研发成果并获得国家二项发明,五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深圳市协鹏建筑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顾问——董善白

北京市北起意欧替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诚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住宅产业化不等于PC化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