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装配式行业|从工地到工厂 建筑产业进入全智能时代

预制构件生产车间机器人精准操作、数字盾构系统远程操作盾构、智慧检测设备24小时自动检测……

11月5日,在中铁十四局品牌焕新发布会上,一幕幕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全面颠覆了传统建筑产业的印象。

“十四五”以来,一场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推动中国建筑行业从“劳动密集”的工地时代,迈向“数据驱动”的工厂化时代。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中铁十四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能装备为支撑,构建了涵盖“智能生产线-数字建造中枢-智慧检测医生”的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智能化体系,为建筑产业注入强劲的智能动能。

超级积木的“智能生产线”

在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智能管片生产车间,密闭降噪的下料室传出低音震动,清理机器人灵活穿梭于狭窄空间,将模具清理得洁净如新;自动喷涂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均匀喷涂出细腻的保护层;抹面机器人则以毫米级精度,将浇筑后的管片打磨出“镜面”效果。这里,是中铁十四局的第五代绿色智能隧道管片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集成多种机器人,实现了清理、喷涂、抹面、运载全流程自动化。”车间负责人张善涛介绍,历经五次迭代升级,该生产线效率提升30%,工人劳动强度降低50%,已成功应用于天津、北京、济南等地的装配式建筑基地。这一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项目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行业荣誉。

除了智能化的机器人作业,该智能流水线的“智慧大脑”更为先进,它深度融合了BIM、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从订单下达到构件出厂的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这里的每片管片,都拥有专属‘二维码身份证’,生产、养护、运输、安装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均可追溯。”张善涛说。

2023年,中铁十四局加速布局智能装备产业,以打造“无人工厂”为目标,研发重载物流机器人、智慧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推动制造向“智造”跃升。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布局40个智能生产基地,形成辐射主要经济圈的“智能建造网络”。从传统桥梁、轨枕到新兴模块化房屋,建筑构件正像工业品一样,在智能流水线上精准制造,运往全国各地“搭积木”式组装成超级工程。

超级隧道的“数字建造中枢”

在地下空间建设领域,智能建造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超级隧道掘进工程打造成移动的“数字建造中枢”。

长达百米、重超千吨的盾构机,犹如“地下蛟龙”在长江、黄河底下穿行腾跃。而在地面的盾构智慧管控中心,专家通过大屏幕就能对这台“巨无霸”进行远程“问诊”,实时监控盾构机推力、刀盘扭矩、刀盘温度、盾构姿态、掘进速度等上千个参数。

“过去遇到复杂地质难题,专家必须亲临全国各地的工程现场。现在通过远程驾驶系统,与公司南京总部的盾构智慧管控中心联动,就能精准‘把脉’,指导前方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数都大幅提升。”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中心主任舒计城介绍说。

从“人随机器走”到“机器随人控”,不仅是工作地点的改变,更是施工理念的升级。这套远程驾驶系统构建了“地面-现场-总部”的多层网联控制体系,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盾构机远程一键启动、智能掘进,实现“有人值守、无人驾驶”的新模式。

数字盾构系统每秒需要接收两万条掘进关键参数,自动分析预警,一旦数据超限,立即分级推送警告。同时,通过视频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实现施工安全管控无死角。

目前,该系统对全国在建的40%以上水下和城市大直径盾构隧道实现监控指挥,累计管控盾构机132台次,通过风险预警、设备管理、进度控制等5大模块、36项核心功能,累计预警6万余次,实现了施工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管控。

从在建设“万里长江第一隧”南京长江隧道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始,中铁十四局已21次穿长江、6次过黄河,攻克了无数世界级难题。企业构建了“四院、三站、三中心、一会、一室、一基地”的综合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集设计、施工、装备、运维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推动中国从“盾构大国”向“盾构强国”坚实迈进。

超级工程的“智慧检测医生”

在山东济南中铁十四局智慧检测产业园内,混凝土试块自动出入库,机械臂灵活抓取钢筋,传送带将试块废料送往运载小车……这座2024年11月投产的“国内领先”智慧检测产业园,彻底改变了传统检测模式。

“过去每天要弯腰作业数百次,现在一键启动就能自动完成检测全流程。”从事混凝土检测四年的陈东对新的智能“同事”赞不绝口。智能检测机器人不仅代替了人力劳作,更实现了24小时自动试验,日均检测能力达300组混凝土试块,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依托智慧产业园建设,中铁十四局累计投入智慧检测研发超1.5亿元,打造出“涵混凝土养护及抗压强度检测、钢筋抗拉强度检测、水泥试块养护及抗压抗折强度检测”三大无人智慧试验室,实现了检测原材的自动识别、出入库、养护、检测等全链路24小时无人化管理应用。

该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多套数字化平台,成功实现了30余套设备的物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检云”试验室管理系统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检测原始数据无法自动获取、报告编制工作量大、主观判断过多等问题,推动了试验检测从“人工线下”模式向“智慧线上”模式的转变,云端协同效率提升40%。目前,该系统荣获了华为鲲鹏认证,并入选山东省优秀大数据产品名录。

智慧检测设备的成功落地,让由智能设备、数字平台与物联系统组成的“专业医生团队”正式上岗。这些“智慧医生”以毫米级精准度守护工程质量,推动工程检测行业迈入全新智能时代。

从工厂预制到智能掘进,再到数据检测,中国建造已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建筑产业已迎来更安全、更高效、更优质的全智能时代。

从工地到工厂,改变的不仅是生产场景,更是行业的发展逻辑与未来图景。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建筑产业的全智能时代正徐徐展开,为中国基建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装配式行业|从工地到工厂 建筑产业进入全智能时代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