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重庆举行的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及研讨会上,来自建筑行业各个领域的权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让造价界耳目一新,受益匪 浅。从这次会议演讲的主题来看,主要有“加强行业信息化标准研究与编制,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 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等一系列美好的行业愿景。今天,小编作站在造价从业人员角度,来看待 行业变革,认为行业要实现技术革新,还需厚积薄发,从基础做起,切忌不能眼高手低,更不能随波逐流。
工程造价专业领域发展动态,从之前的二维平面技术,发展到三维空间技术,实现了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目前国内造价从业人员对三维空间技术,早已非常纯熟。但是何为“5D技术”?“5D技术”将会给我们的造价工作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和体验?
5D BIM是在3D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融入“时间进度信息”与“成本造价信息”,形成由3D模型 1D进度 1D造价的五维建筑信息模型。这个概念很好得诠释了我们对“5D”的疑惑,其实5D BIM并不难理解,只是实现和普及应用,需要一定的过度期。原则上5D BIM集成了工程量信息、工程进度信息、工程造价信息,不仅能统计工程量,还能将建筑构件的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的各种工作(WBS)相链接,动态地模拟施工变化过程,实施进度控制和成本造价的实时监控。
从行业的趋势来看,5D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业信息化技术、虚拟建造技术的核心基础模型,通过5D建筑信息模型,才能实现以“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资源管理”为目标的数字化三控两管项目总控系统。
从整个信息的流动来说分为信息的录入、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读取。交付标准最重要的一个规则就是规定如何录入信息,解决怎么画、怎么建的问题。画法主要涉及到2D,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2D 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建法主要涉及到3D,无论是4D 还是5D,这一切都是基于3D,3D 就是能否在准确的时间把正确的构件放到正确的位置当中。交付标准基本上对信息的录入和传递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则。
不难看出,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BIM技术的研发与创造,都是基于一定的技术和信息累积。在今年的研讨会上,中建普联总裁陈红仙女士关于《大数据 在工程造价行业的应用》的主题演讲,针对大数据在工程造价行业的应用、普及和推广,提出大数据应用成果、对工程造价大数据应用的展望等方面的分享交流。造 价通-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结合一站式解决了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所头疼的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存储、数据安全管理、数据标准化分类、数据分析等问题,形成工程造价 大数据解决方案,这就是5D BIM中“投资控制”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特别对于业主方和施工方而言,首先考虑的或许并非是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普及问题。打个比方,我们并不会太过在乎使用什么类型的造价软件来完成招投标过程,但是企业成本控制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BIM技术的兴起,无疑是行业迅速发展的成果,也是工程造价行业的福音。但建筑企业必须学以致用,一方面为了迎接竞争更加激烈的建筑市场。另一方面,也要 认清楚高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切忌盲目跟从,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先建立起自身数据库,完善造价信息资源整合,做到人人都是数据库,人人都是 数据源,一起迎接BIM技术的到来。

BIM建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