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核心内容共168条,是为了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而设定。具体包括8条“强制性条文”和160条“应条文”,这也是今后执行《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重点,必须全部执行。其中,8条“强制性条文”是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将已有强制性要求或者涉及健康安全的内容纳入;160条“应条文”是根据最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将所有控制项以及我省已有规定或者相对容易达标的评分项纳入,充分考虑了江苏地域特色、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等实际情况。此外,标准中还有涉及“宜”的条款,为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评分项内容,本标准不做强制规定。
概括而言,本标准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通过明确的强制性要求整体提升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水平。与评价标准的推荐性、可选择性条文不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明确了168条必须执行的条文,这些条文将通过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进行把关。同时,《标准》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类民用建筑,我省新建民用建筑的建设全过程将有绿色建筑标准可依。
二是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控制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了避免新标准的实施给项目单位带来增加成本负担,我们对照现有标准规范和本省工程建设实际水平,对超出已有标准规范要求、可能产生增投资的条文进行了反复梳理和论证。最终确定下来可能增加成本的条款仅有6条,内容包括“声学专项设计、排风机设置、空调系统变流量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等方面。而且,这些条款一般仅适用于特定的建筑类型,不会给所有项目带来成本增加。经估算,根据《标准》按一星级绿色建筑建设,平均增量成本约为15~30元/平方米。
三是体现了因地制宜、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技术路线。
根据江苏省地域特色,总结绿色建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标准》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遮阳设计、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提倡采取合理设置建筑朝向、优化平面布局等被动技术措施提高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效果,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外环境;积极推广BIM技术,通过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各阶段、各专业的协调配合,优化项目设计、建造方案。
四是具有很强的易用性,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与落实。《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按照建筑设计相关专业进行了章节划分,并增设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章节,与现行工程建设流程更加匹配。同时,与国家《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及其它省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相比,增设了“结构专业”、“景观园林专业”内容,使绿色设计要求更加系统和全面,便于各个专业人员直接按标准进行设计。

BIM建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