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图学会|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工程智能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

工程智能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于2025年9月19日下午1点在湖北武汉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图学学会应用图学专业委员会召集,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创始人刘飞香担任召集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电系书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宁主持,中国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分享技术突破与实践成果。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电系书记、副教授陈宁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张常有在题为《复杂装备系统的智能仿真技术》的报告中指出,随着装备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升,其研发设计正面临多学科、多层级协同的重大挑战。他以高铁转辙系统为例,阐释了复杂装备往往融合机械、电气、控制等多领域技术,依赖多学科耦合仿真实现正向设计。面对这一难题,智能仿真技术通过融入学科耦合仿真与人工智能方法,在设计阶段自适应优选模型方案、智能匹配优化算法,显著提升仿真精度与设计质量;在运维阶段,支持智能决策与全局维护规划,有效缩短高端装备研发创新周期,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该技术为高端复杂装备研发提供了新方法支撑,进一步推动装备设计与运维的智能化贯通。

张常有研究员作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廖伟智在题为《电子信息装备设计制造服务管控优化:数智赋能实践》的报告中指出,高端电子信息装备功能复杂、多学科交叉、质量要求高,当前在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管控中仍面临多源数据协同难、业务适配障碍多、知识资源分散等挑战。针对这些难题,廖伟智老师团队提出基于投影寻踪法的多模态信息提取技术,实现对文字、图像、表格的非结构化设计数据的统一集成;研发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实体分类方法,支撑跨业务数据自动适配;开展知识图谱融合与补全技术研究,整合多部门分散知识资源,为管控决策提供支持。此外,该团队研发的一系列智能调度系统已在柔性产线动态调度等制造环节实现落地应用,有效提升产线资源利用率和制备质量。

廖伟智研究员作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阴艳超以《中药核心产线智能装备数字孪生与决策调控技术与应用》为题作了报告。她指出,当前中药核心产线面临三大难点——融合建模难、优化决策难和稳定调控难。结合仿真视频,他生动展示了数据与机理混合驱动的制药工艺“形性一体”孪生建模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报告显示,中药核心产线智能装备研发已实现重要突破,基于数据与模型混合驱动的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现产线实时监测、质量调控、故障预警与智能排产等全流程服务,有效解决了制药行业生产均一性管控的难题。

阴艳超教授作报告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无锡市锡山区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坚报告主题为《核燃料元件质量智能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他深入探讨了智能视觉技术在核能领域高质量检测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核能作为稳定、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核燃料元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针对当前核燃料元件检测中存在精度低、效率不足、一致性差等痛点,刘坚教授系统介绍了多维度信息采集、神经网络结构优化、SAM模型微调及动态成像等多项技术创新。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了定位精度超99.994%、图像采集正确率达99.36%、分界层偏差小于0.001毫米的重大突破。

刘坚教授作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吴晓报告主题为《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行为检测与应用》。他系统论述了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行为检测作为智能装备发展的关键方向,其研究涵盖人-物-人交互(HOHI)、人-物-物交互(HOOI)及非接触式交互等多种范式,致力于解决多视角、多模态融合中的建模不灵与语义割裂问题。吴晓教授提出以“双向交互建模”为核心的技术路径,引入潜在交互特征建模框架(LIFM),通过特征提取、线性层间解码与协同感知模块,实现对复杂交互行为的结构化表征与预测。该框架能够有效支撑如“持油枪加油”“灭火器操作”等典型人-物动作的语义解析与行为推理。在应用层面,本研究已成功落地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安全防控系统,实现包括人流统计、烟火识别等多维功能,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下风险管控与服务调度的智能化水平。

吴晓教授作报告

浙江大学研究员、设计工程研究所书记兼副所长、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数智机械实验室主任胡伟飞在报告《AI赋能的大型风电装备全生命周期研究与应用》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已全面融入大型风电装备从设计、制造到运维的全过程。在设计阶段,通过构建实测数据与物理机理复合驱动的全局降阶代理模型,显著提高了超长叶片-传动链-塔架-基础等多子系统耦合系统的预测精度与仿真效率;在制造环节,实现了基于视觉识别与工艺优化的螺栓智能装配,提升装配质量与一致性;在运维阶段,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和无人机遥感检测技术,实现对机组表面缺陷的实时诊断与风险预警。该系列技术有效支撑了深远海风电开发对装备可靠性、运维智能化的高端需求,为我国风电装备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胡伟飞教授作报告

西安精雕软件科技有限公司CAD/CAM软件研发部副经理郑玉迪在《数智制造技术及典型行业应用》报告中指出,我国精密加工行业正依托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工业软件和智能化系统的深度融合,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由北京精雕自主研发的SurfMill软件平台,已实现CAD/CAPP/CAM全流程覆盖,累计应用超18万套,在模具电极、光学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该平台通过“程序定义、机床自动执行”的机内自动化模式,显著提升生产稳定性和效率。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趋势,精雕五轴高速加工中心等复合型设备凭借“0.1微米进给,1微米切削,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高精度能力,已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助力企业突破产能瓶颈、实现夜间无人化生产,推动中国精密制造整体水平提升。

郑玉迪经理作报告

此次论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程智能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与落地成果,来自高校院所与领军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风电装备AI运维、复杂装备智能仿真、电子信息装备数智化管控以及精密加工数字化平台等方向,分享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突破与实践案例。专家们的深入交流有效搭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桥梁,促进了技术供需对接与成果转化。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升级,也为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夯实制造强国建设根基注入了强劲动力。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图学会|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工程智能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