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医工交叉:医学图像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论坛于2025年9月20日下午在湖北武汉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以 “医工交叉:医学图像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 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医学图像与数据分析的发展,促进更深入的医工交叉。会议充分发挥中国图学学会医学图像与设备专业委员会的引领作用,搭建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研讨会聚焦 “聚焦医工交叉,拓展创新技术”,邀请了涵盖医学影像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医学成像新技术、医学影像数据分析新方法等多个方向的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分享前沿成果与最新实践,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内医学影像领域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交流,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图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图像与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单保慈研究员主持。
单保慈研究员主持论坛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医学影像与医工交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医学大数据、神经影像、代谢成像等前沿方向作专题学术报告。
首先,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田捷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加速医学影像基础到临床的跨越》的报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医学影像大数据增长,其在肿瘤可视化和量化评估方面形成典型临床应用:一方面结合分子影像实现肿瘤分子细胞水平精准可视化,辅助术中精准切除;另一方面结合 CT、MRI 等医学影像大数据量化肿瘤分子细胞信息,辅助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术中导航和量化评估的典型应用展开介绍。
田捷教授作报告
接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作题为《数字智能化诊疗创新研发及其在中央型肝癌的应用》的报告。数智化诊疗是国际及我国医疗发展的前沿与战略需求,本报告从数字医学的创始、目标、成绩等维度,详细介绍人工智能驱动下肝胆胰外科的建设与发展。
方驰华教授作报告
然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卢洁教授作题为《神经影像医工结合研究的实践思考分享》的报告。她聚焦神经影像医工结合的研究实践与领域现状,明确医工结合是推动神经影像技术进步、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关键路径,对脑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发病机制探索具有重大意义;并从多模态影像处理融合、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转化等维度,探讨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脑血管病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剖析医工结合在临床转化中面临的问题,为该领域发展提供参考。
卢洁教授作报告
第四,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朱文珍教授作题为《多核磁共振代谢成像在脑部的应用研究》的报告。医学影像技术快速发展,多核磁共振代谢成像(MRSI)是一种无需侵入人体、特异性很强的功能成像技术,为脑部代谢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报告将系统阐述 MRSI 的技术原理、方法学进展,以及它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朱文珍教授作报告
最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邹超研究员作题为《用于大脑能量代谢探测的磁共振氘与氧-17成像》的报告。大脑能量代谢紊乱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磁共振氘(²H)成像可追踪葡萄糖代谢动态,氧 – 17(¹⁷O)成像能直接测量脑氧代谢率和脑血流量,二者为研究代谢变化提供重要工具。本报告将回顾相关成像方法的发展、应用、技术特点与优缺,探讨其在神经疾病研究及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邹超研究员作报告
现场气氛热烈活跃,专家学者们围绕医学影像前沿技术展开深入探讨,提问环节互动频繁,思想碰撞不断,讨论氛围十分浓厚。

BIM建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