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上午,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智能工厂技术发展学术分论坛在湖北武汉顺利召开。本次分论坛重点关注视觉测量、切削仿真、智能加工、精密抛光、表面完整性调控等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行业的工程应用,探讨智能工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汇聚了智能工厂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以及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
论坛由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业委员会召集。论坛召集人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迎光教授,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长青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杨吉祥教授先后致辞,对分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该论坛能推动智能工厂技术的创新应用与产业落地,助力制造业向数智化转型升级。
刘长青教授致辞
首先,上海交通大学毕庆贞教授教授以《航空航天大型曲面柔性零件自适应加工》为题作报告,他提出双数控机床实时协同的加工思路,针对壁厚精度、双五轴协同运动、变形曲面轮廓匹配等加工问题,重点介绍了五轴机床空间定位和同步运动精度检测、壁厚精度预估与控制方法、等距映射匹配加工理论、高速旋转刀具刀尖点频响测量原理等进展。
毕庆贞教授作报告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李文龙教授带来了《复杂零件/极端工况三维视觉测量技术及应用》的报告。他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平台,重点汇报了复杂曲面零件在线在位三维视觉测量、高速/高温/风洞极端工况动态变形测量、核电水下热扰动多介质三维视觉测量等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在航空、航天、核电等国防领域的工程应用情况。
李文龙教授作报告
第三,西北工业大学万敏教授作了题为《切削加工仿真分析方法》的报告。他针对弱刚度构件的切削难题,报告提出了高精度切削力模型与标定新技术,建立了切削力最小化刀具设计准则,发明了弱刚度构件多时滞多参数匹配抑振工艺,构建了低切削力、宽稳态势域、加工变形满足公差要求的高性能切削技术体系。
万敏教授作报告
接着,武汉大学胡耀武教授作了题为《激光冲击力的制造功效进展》的报告。他探讨了高强脉冲激光作用材料产生的力效应、在力效应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力学响应,以及将其创新性应用在制造领域产生材料性能提升的情况,以及高温激光冲击在局部熔融制造(包括焊接、气体氮化、增材)上的应用研究。
胡耀武教授作报告
然后,上海理工大学江小辉教授作了题为《复杂构件机器人铣削 / 滚压复合加工表面完整性调控方法研究》的报告。他聚焦航空航天等高性能技术领域,以航空复杂构件加工表面完整性调控为需求,开展铣削滚压表面形成机理、残余应力生成机理、航空异形构件加工及表面完整性控制方法的研究及讨论。
江小辉教授作报告
第六,上海交通大学李洲龙副教授作了题为《 基于大气等离子体刻蚀的高端光学元件超精密抛光技术》的报告。李洲龙副教授聚焦当前该技术面临射流稳定性差、加工温度波动大和修形精度低等挑战。针对这些技术瓶颈,介绍课题组在长射流等离子体喷头设计、温变加工过程面形创成模型、驻留时间离线规划与在线动态调控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李洲龙副教授作报告
最后,航天工业集团高鑫专家作了题为《航空结构件智能车间建设与关键技术探索》的报告。报告围绕航空结构件智能车间建设,提出了智能车间全流程无人化高效运行的总体思路。阐述了智能车间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同时介绍了智能车间建设的总体成效及形成的成套技术体系,为行业提供参考范例。
高鑫专家作报告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和学者就当前技术的最新研究展开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思路与实践经验。大家一致认为,智能工厂技术是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智能工厂技术未来将深度聚焦高端制造需求,朝着技术融合化、应用场景化、产业协同化方向突破,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核心支撑。
会场交流
论坛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最后全体参会人员与专家合影留念。
 
            
 BIM建筑网
BIM建筑网 
			
 
			